創造屬於家的第三自然 返璞歸真的綠意空間 專題
虞國綸 設計總監
虞國綸設計師於1989年由復興商工美術工藝科系畢業,從業經驗20年,於2005年成立格綸設計工程顧問公司,廣涵美術、建築、工程管理等業界菁英,並於2015年受聘台中亞洲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講師。
公司簡介
格綸設計工程公司於2005年創立至今,講究專屬、獨特的空間價值,精心探究居住者個人特色與生活魅力,並透過創意質素的轉譯與擘劃,「機能隨形、演繹生活」,成為獨具特色的風格設計。
公司理念
室內設計項目通及住宅空間、商業空間、辦公場所、會所樣版房等,秉持著原創設計的精神,對於風格與品味的追求,將業主對空間的期待以各種設計風格完美的呈現。
強調人與空間的關係,以生活品味與空間藝術的角度,成就設計的獨特性,更以理性的空間規劃,形塑出空間的本質;以空間美學為基礎,打造出與眾不同的空間場域;從設計的語彙裡,衍生業主對生活品味、理想居所的完美實踐,提升居住空間美學,致力打造室內設計專業品牌。
過去人們習慣使用水泥造屋,一心建立專屬於「人」的居住環境,然而卻意外形成與自然間的對立關係,擠壓了雙方的生存空間,因此竹編、實木和樂土等天然及再生建材,便再度回到我們身邊,期望藉此友善環境,達至返璞歸真的渴望。格綸設計 虞國綸 設計總監 感知當今已進入追求心靈感受的時代,若從室內設計著手,「綠意」便是通往內在自然的最佳媒介;因此,除了透過演講提倡綠意與當代空間的共融手法,虞總監亦於創作中遍嘗多種設計方式,持續探問人與外界高度結合的「第三自然」的實踐可能。
(圖)格綸設計 設計作品《沐曦》
綠幕——植物與鏡帶相映成綠
鋼筋叢林已是人口繁茂的都市區域難以迴避的生活場景,然而植物堅韌的生命力,仍舊能以水泥為土壤;如作品《沐曦》當中搶眼的兩道植生牆,自暖木色地坪竄升而上,與天幕鏡帶相映成綠,消隱橫樑之餘,亦劃出另一片敞朗風景。隨性遊走,特意開展的窗戶面積捎入大片採光,蟬翼般透亮地灑在腳邊,使量體內的明暗層次益加清朗,乃至於平日緊繃的生活肌理亦隨之鬆緩,猶如躺進樹林間的明亮所在,沉澱、品嚐著日常的甘美。
(圖)格綸設計 設計作品《綠.波》
暖房——零距離的室內花園
除卻裝設植生牆,通往綠意的捷徑便是「室內花園」,總監懷抱物我相融的設計眼界,於《綠.波》一作中結合溫室概念,試圖拉近高樓大廈和戶外生態的距離,在明確的場域機能劃分中,平衡人性需求與植物生長必要的生存空間。因此,本案中別出心裁地劃設加高陽台,棕木格柵組成的天花板呼應同質斑馬簾,與粗礪木棧板一氣呵成,圍塑出濃郁的田野氣息;更於角落垂懸一只藤編吊椅,滿足使用者被森林環繞的沉浸式想像。有樹的地方就有水,公領域則抽取水域意象,立面鑲嵌水草漫漫的魚缸,天花板則置入流線型層板,營造出不言自喻的共生美景。
(圖)格綸設計 設計作品《生活序曲-1680》
借景——露台植栽的視覺互動
不過,有時也會碰上受限於格局的時刻,作品《生活序曲-1680》中,採用於露台設置大型植生牆的手法,避免人與植栽的生存場域相衝突,並盡可能將開窗面積最大化;透由大量導引戶外風光,順勢將安放窗前的龍舌蘭盆景牽引入室。與用餐區磅礡的非洲柚木長桌相應,更添自然而不假雕飾的原初感受,使居住者無論駐足何方,皆能沉浸在這樣的純淨安謐中。完成心理需求後,虞總監進一步思考如何使居住環境趨近天然,為此全室均採用低甲醛的板材及塗料,將人造場域暗藏的危機,輕巧轉圜為健康無毒的環境,站在和諧相生的立場,自然成家。
(圖)格綸設計 設計作品《和光沐景》
木居——木石質材導引天然意象
換個角度想,空間能否透過其他種介質來貼近自然?虞總監在《和光沐景》中為我們演示新的途徑——屏棄運用牆線分割場域的既定作法,選用接近木質原貌的建材貫穿公領域;並在滿足日常所需的前提下,妥善收整人造物的突兀線條,採取或內嵌或簡約的線條設計,搭載與量體色系相近的質材,建構出流暢而開闊的視感,拓植宛如大型樹屋般的居住想像,讓人與自然歸返本然的相處狀態。
無論是深入鑽研現代建築抑或空間設計的尋道者,皆欲探討如何使人與自然永續共生,格綸設計 虞國綸 設計總監 亦身列其中,極力思索運用空間語彙消弭人與人,以及與自然間隔閡的方式;藉由植生牆、室內植栽、開窗借景等可能,涵構出既滿足人們身心體驗,亦能與環境相容的居住場域;並由此開始, 讓住家空間不再止於「向內停留」的歸處,而能成為「連接外界」的美好取徑。